與其說傳統(tǒng)古家具是一件家具,不如說傳統(tǒng)古家具是一件藝術品。傳統(tǒng)古家具的制作中對選材的加工工藝非常講究。俗語有:三分下料七分做。就是工匠對木料材質的選擇、搭配、合理運用與選材配料的方式。下面就讓勝芳在線的小編帶您來了解一下傳統(tǒng)古家具的特點,以便您有個參考。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幫助到您。
傳統(tǒng)古家具有重實用和重觀賞相結合的演變過程。中國傳統(tǒng)古家具的實用藝術和觀賞文化博大精深,其中貴重材質占有重要的地位。解讀家具材質也是家具文化的范疇,包括木材的干濕、硬軟木質的僵硬與軟脆、機理紋路的變異、色澤紋樣的搭配等方面。
材質代表家具用材質量的好劣,材質在一定情況下可以顯示傳統(tǒng)古家具的檔次和品位。華貴材質自然首選紅木、紫檀、花梨木。相近貴重材質有雞翅木、橡木、團棗、櫸木、核桃木等。以上這些材質比較稀少,顯得珍貴還在于其木質硬度適中,色調和木材紋路自然、豐滿、柔和,質重沉穩(wěn)和變異性小的特點。
當然,傳統(tǒng)古家具材質泛指上千種的木材,而且家具制作工藝中,對材質的運用同樣有廣泛性,上千種的木材只有紅木、紫檀、花梨木幾個樹種的華貴,顯然是不合理的。為此我們有必要對傳統(tǒng)古家具的傳統(tǒng)用材知識進行必要的認識。
工匠們要認識木材的材質,是按照鋸材的面板或是框棖的紋埋認識木材的干濕,認識木材的變異性,掌握木材制成家具后的變化狀況。傳統(tǒng)俗語對工藝好的工匠講究:
三年出師六年成,八年以后好營生(指技術)。
木工學徒從出師到技術的形成,匠師們對木料材質的認識、選擇、搭配、合理運用不是一日之功底。如果想要認識傳統(tǒng)古家具,我們一定要探討選材的深層次工藝,應當了解家具制作過程中材質一般運用的知識。這就是好家具材質一定好,好家具還要材質搭配和合理利用好。否則,好材質木料搭配和合理利用存在問題,也不是一件好的家具,所以,傳統(tǒng)材質工藝的運用,占家具質量好劣的三分。
家具制作過程中,材質運用還有講究。俗語有:
春制家具暑不做,卯鞘結構要牢實。
這是說春天制作的家具木質干燥,榫結構牢實不會變形。暑伏天氣制作的家具木材潮濕,榫結構會松動。所以,從傳統(tǒng)古家具的形狀變化中,我們基本上也可以看出加工時是否存在材質的干濕問題。
家具演變過程中,材質的運用也是在歷史中形成的。大約至唐到明時期,中國的木材資源豐富,粗大的木材、名貴的木材比比皆是。那時雕花的鑲飾家具較少制作,高檔家具的材質,多以一種硬木料制作。尤其是活動性的搬動家具,如凳子、桌子、幾案等為代表的品牌。現(xiàn)存大量的明式家具,尤以結構合理以及木質好,以實用和耐久的特點見長,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。
清時期以后,傳統(tǒng)古家具雕花鑲飾有很多高檔家具作品,用料產(chǎn)生了相應的變化。具制作中,各種硬軟木料搭配的現(xiàn)彖很多。如變形小、木質好的黃楊木、椴木、柳木等軟木用于柜子的雕飾,用較硬木料制作柜桌的腿或是框料。桌子、坐具用肌理好的名貴硬木。
傳統(tǒng)古家具制作工藝的合理配料,在歷史演變過程中的清時期特別講究。如木材的利用率總是好的材質與劣的材質并存,而往往是好的材質少,劣的材質多。
在傳統(tǒng)古家具制作工藝中,有口訣:
框料腿料選硬料,鑲板花板選軟料。
坐具必選硬木做,柜櫥要選材質好。
先選面料和腿料,柜門屜面留好料。
側面背面搭配做,內框底版剩余料。
對中國傳統(tǒng)家具的認識,主要是明清家具。有些學者說清代家具不如明代家具好,不是這樣。明代家具是根據(jù)明時期的客觀環(huán)境制作的,其面闊的線條形式可能適合現(xiàn)代人的需求觀。清代家具是根據(jù)清時期的客觀要求創(chuàng)造出的那個時代產(chǎn)物,是雕花和鑲嵌的吉祥工藝文化用于家具的生活之中的。我們如果說明式家具用料考究,那么清式家具配料考究,是完全符合事實的。
由此,在傳統(tǒng)家具的制作工藝中,華貴材質固然重要,用料和配料同樣是檔次和品牌的重要內容。加之又有各個地方和地區(qū)樹種擁有的特點,加之制作工藝和風格的差異,形成了中國南北方家具的珍品。比如,南方的樟木、雞翅木、櫸木、橡木、櫻桃木、杉木、黃楊木等;北方昀核桃木、槐木、水曲柳、香椿木、柳木、椴木、楸木、榆木等。這些材質,只要用料和配料考究,加上精致的工藝造作,自然同樣可以制作家具精品。
以上就是傳統(tǒng)古家具的特點了,更多相關家具知識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【shengfangcom】或者在微信公眾號搜索“勝芳在線”即可,更多家具批發(fā)知識產(chǎn)品盡在勝芳在線。